每過一分鐘,就有250名嬰兒出生;世界經歷4次地震,新加坡港口處理超過1000噸的貨物。EnterpriseSingapore將新加坡描述為“首屈一指的全球樞紐港”。
新加坡怎樣保持這種聲譽和效率?AI等技術工具正在分析來自船舶、港口和各種其他機構的數據,以確保船舶能夠按時抵達和離開。
新加坡海事和港務局(MPA)首席信息官KohChinYong分享了許多使該國港口更高效、更便捷的舉措,并討論了怎樣有利于環境以及當局在數據共享方面的工作。
1、AI增強對接
MPA正在試驗一種新系統,以幫助確保船舶準時出發和抵達新加坡港口。Koh強調,當局使用AI為船舶可以停靠的錨地空間,給予最有效分配提供建議。
該算法評估可用空間和船舶航行目的等數據,以提出建議。其旨在縮短船舶在海上停泊或停靠的時間,從而提高港口的生產力。
Koh解釋道:“這就減少了船舶的碳足跡。因為船舶不再“加速”,從而減少船舶閑置和不必要的產生碳排放的時間。”
該系統還允許港口、船舶和加油團隊等相關服務機構之間更容易地共享數據。這種數據共享將有助于確保在船舶停靠后立即提供服務,從而實現更快的周轉時間。
這是digitalPORT@SG計劃的第二階段,旨在將船舶入港和離港流程數字化。該計劃于2019年首次推出,提供一站式門戶網站,船舶可以在進入新加坡時提交船舶、健康和移民文件。該門戶網站收集的信息與MPA、移民與檢查站管理局和國家環境局共享。
這便簡化了清關流程。因為,以前船舶必須在不同的政府平臺上提交16份不同的表格。Koh表示,該門戶網站現在可以自動在清關表格中預填數據,其每年為航運公司節省超過10萬個工時。
2、海洋數據中心
MPA推出了一個海洋數據中心,包括動物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記錄、海底地圖以及新加坡海岸信息等領域的數據。Koh分享,該中心可以提供2D和3D圖像形式的信息。
這些數據可以用于與新加坡水域相關的公共部門項目。Koh強調,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船舶在該國水域準確航行,提高海上安全。
這個地理空間-海洋數據中心包含了關于新加坡海岸線的信息,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等未來挑戰。前交通和衛生高級政務部長LamPinMin博士表示,海洋科學研究和災害反應也是該系統的潛在用途。且強調,這些數據目前僅供政府機構使用,但計劃未來將其擴展到學術界、研究機構和行業。
3、數據和未來的優先事項
MPA定期與其他政府機構共享數據,如國家環境局和移民檢查局。Koh解釋道,該組織使用政府提供的數據交換工具與這些機構共享信息。
這些工具位于一個中央平臺,幫助政府機構在彼此之間安全地傳輸數據。政府開發人員解釋道,該平臺提供了一個預制工具目錄,減少了數據“孤島和重復工作”的數量。
Koh強調,在保證數據安全方面,MPA的數據共享技術和計算機系統由新加坡網絡安全局和GovTech進行評估。
該機構于2019年創建了一個海上網絡安全中心,以關注海洋信息系統的潛在網絡威脅。MPA的助理首席執行官DavidFoo告訴GovInsider,其有助于當局及早發現威脅,并快速響應攻擊。
展望未來,Koh概述了MPA技術令人興奮的發展。強調當局正致力于推出完全自動化的下一代Tuas港口,該港口將于2040年全面完工。
Koh補充道,這個港口將使用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使“交通更環保,碳足跡更低”。據《海峽時報》報道,其還將使用攝像頭和激光傳感器,讓港口工作人員可以同時遠程監控多臺起重機。
作為一個小島國,新加坡的經濟嚴重依賴海上貿易。MPA正在使用技術來支持該行業,提高其流程的便利性,同時幫助緩解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