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智能系統和互聯技術的需求的推動下,智慧城市市場中的物聯網預計將出現巨大增長。
物聯網 (IoT) 平臺增強的智慧城市受到越來越多的舉措的推動,這些舉措旨在提高建筑和供水系統的可持續性和效率,以及降低材料和碳足跡的需求。根據 Polaris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到2030 年,該市場估計價值 5557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 19% 。
報告稱,數據通信、人工智能和云網絡等技術也有助于推動市場和智慧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地采用先進技術以及改進的連接性,導致了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的重塑。
Polaris Market Research 表示,包括建筑和公用事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的智能系統都在使用智能系統來改善運營。
交通運輸也有助于推動物聯網智慧城市市場的增長。更多地區正在加強他們的交通基礎設施,相關的智能平臺和軟件正在那里獲得牽引力。
該報告發現,在地方和國家層面,為開發更高效的基礎設施而不斷增加的政府投資有助于物聯網智慧城市市場的增長。例如,新加坡正在 6,000 座建筑物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并計劃為每條公共道路配備智能照明。
在美國,霍尼韋爾和杜克能源正在開發能源平臺,以幫助實施智慧城市。拉斯維加斯等城市正在使用數字孿生等技術來提高建筑效率并降低排放,豐田正在日本開發一個名為Woven City的完整可持續社區。
根據 IDTechEx 的另一份報告,總體而言,到 2042 年,針對智能城市的技術價值預計將達到1.7萬億美元。
施耐德電氣、英特爾、思科、德國電信、日立、霍尼韋爾、華為、IBM、ARM、微軟、SAP、西門子、Tech Mahindra、博世和威瑞森等都是主要的智慧城市市場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