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24日消息 2021年以來,元宇宙成為全球熱點,Facebook、蘋果、Google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布局。
元宇宙是什么?有專家這樣描述:這是一個沉浸式的虛擬空間,用戶可在其中進行文化、社交、娛樂活動。跟一般的虛擬空間不同,元宇宙具有可靠的經濟系統、強社交性,并且開放內容創作。
構建元宇宙需要技術支撐,區塊鏈、電子游戲、網絡和算力、超高清及AR/VR設備等技術被寄予厚望。區塊鏈為元宇宙的經濟活動提供可靠可信的平臺;游戲為元宇宙搭建界面;算力、5G網絡為用戶提供流暢網絡支持;超高清及AR/VR設備增強用戶體驗感。
雖然距離真正的元宇宙還有距離,但趨勢已起,元宇宙所依托各項技術也展開創新和迭代。針對網絡和算力將如何影響元宇宙的發展,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蘊韜接受了央廣網的采訪。
問:當前的5G網絡和算力水平是否能夠支撐元宇宙建設?
王蘊韜:據專家測算,若要實現理想中的元宇宙應用,算力需求至少是現有算力的1000倍以上。從技術角度來看,5G網絡更多的是解決了面向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而元宇宙世界的應用則對全程全網的數據傳輸能力及算力調度能力提出更高的需求,這不但需要單點技術、單點能力的持續提升,更需要通信、存儲、計算等技術的融合創新。
對于算力來說,元宇宙所需算力對圖形圖像、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的專屬算力需求恐將指數級提升,而前期圍繞通用算力構建的算力體系無論是在技術能力,還是在經濟性上,都已經無法有效滿足這些算力的需求,因此如何做好更為經濟劃算的專屬算力建設,用好已有的通用基礎算力,做好通用算力和專用算力的統籌協調發展,是下一步算力建設的重中之重。
問:是否網絡越快、算力水平越高越好?
王蘊韜:網絡快、算力高是元宇宙的基礎條件,但只有二者的有機融合,統籌協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否則將面臨“木桶原理”的窘境,造成資源浪費。而二者的融合不僅僅是技術的融合,更需要標準化的打通、產業生態的重構,是一項需要提前布局,統籌協調,長期規劃的大事。
問:發展滿足元宇宙建設需要的網絡和算力面臨哪些科研難題?
王蘊韜:科研難題是比產業化應用更為超前的難題,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網絡及算力資源的統籌難題。網絡技術體系及架構是圍繞人來構建的,算力技術體系及架構是圍繞數據來構建的,這意味著兩大體系在構建之初就存在著差異和不同。如何將已有網絡架構從滿足人群通信,向兼顧數據與人群通信進行演進,尤其在東數西算大背景下,如何加強低密度人群網絡能力建設,是需要統籌解決的問題。
二是泛在網絡與低延時網絡之間的矛盾問題。低延時網絡要求通信節點兩端盡可能實現直聯,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包括尋址、交換等操作帶來的時延,而泛在的網絡則需要體系化的設計,若全部采用扁平的網狀網絡實現泛在的全覆蓋,其建網成本及運維成本將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如何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妥善處理好這兩項要求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三是將“能用”的算力資源轉化為“好用”的算力服務的難題。算力只有從理論能力,轉化為真正能夠賦能生產生活的服務,才算的上是“好用”的算力。而由于對于異構算力的統籌調度能力不足,對于應用場景的數字化能力缺失,基于算力設施,提供“好用”的算力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問:您是否看好網絡和算力在元宇宙的應用?
王蘊韜:這兩大能力是元宇宙應用的最基本保障要素。元宇宙沉浸式體驗離不開計算機圖形圖像算力的支撐,也離不開低延時網絡的服務;分布式系統需要強大的區塊鏈算力和互聯互通的區塊鏈網絡;智能化平臺需要強大的人工智能算力和泛在通達的網絡鏈接,網絡和算力的能力直接決定了元宇宙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元宇宙應用也同樣對于網絡和算力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目標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