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的騙局中,騙子通過電話甚至親自假扮成老年受害者的孫子,以獲得“經濟支持”。這種騙局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也就是在私人和職業環境中,人際交往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沒有信任,沒有信任,就不會有貿易、金融交易、有效溝通和社會凝聚力。在信息技術領域,信任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物聯網和網絡化生產過程中。
信任需要
計算機、機器、工廠和其他聯網的“東西”需要能夠信任數字通信的對應物就是它看起來的那個設備。此外,必須保證對方處于原始狀態;也就是說,它沒有以任何方式被妥協或操縱。畢竟,這種操作可以被用來監視數據、加密數據、要求贖金或破壞進程。根據數據統計,在2020/2021年,88%的德國企業成為網絡進攻的目標,該協會估計損失為2230億歐元。
可用贊助
IT使用數字證書來驗證系統的可信性。這些是由加密過程生成的不可更改的證明,可用于確定數字物品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通過使用證書,設備可以驗證與其通信的人是否真的是應用、云服務、終端設備、聯網設備或其他組件。這促進了端點之間的可靠通信,并防止濫用。
網絡設備、機器和系統的制造商可以將此類證明牢固地嵌入到設備的固件中。這與持續的狀態監測一起,為物聯網過程中的數字通信創建了所謂的信任根或信任錨。這使得網絡化工業技術能夠與其他設備、系統和IT組件進行安全可靠的交互。
克服進入障礙
希望進入網絡化制造領域的企業面臨兩個挑戰,首先,他們需要用信任技術對現有機器進行改造。其次,在當今世界,僅在工廠車間進行可信的機器通信已不夠;安全的機器控制、維護和更新也必須通過云實現。
到目前為止,改造機器和系統一般都是使用適當的軟件完成的。然而,純粹基于軟件的解決方案存在允許精明的進攻者成功破壞信任鏈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進攻者成功地侵入了純軟件解決方案,例如,通過獲取管理員訪問權限。有鑒于此,德國聯邦網絡安全局在收銀機安全法中排除了技術安全設備等現代概念中的純軟件解決方案。
使用基于硬件的信任技術進行改進更有意義,即使在不需要它的情況下也是如此。當使用基于硬件的安全解決方案時,信任錨基于已經嵌入到系統中的存儲硬件,如u盤、SD卡或焊接組件,并使用軟件連接器安全地連接到相關的機器或系統。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信任錨是在硬件中強制鑄造的,因此可以永久地保護它不受操控的影響。例如,德國的零售商去年就從這種“改造”中受益,當時新的監管框架要求他們在POS系統中添加防篡改的支付記錄。
跨物聯網環境的可信通信
這種基于硬件的概念消除了通過云進行遠程控制、維護和升級的設備和系統的必要性。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與云的通信是通過物聯網云解決方案中的物聯網客戶端的硬件加密通道進行的。這為整個物聯網環境中從聯網設備和資產到公共云,包括云提供商的邊緣實例的可信通信打開了大門。
在任何基于Windows和linux的系統中,都可以在新設備中安裝信任根并改造現有的物聯網組件。因此,基于硬件的安全概念允許始終可信任的機器和系統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