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元宇宙作為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生的新型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備受業界關注。區塊鏈技術為元宇宙經濟體系規則的建立提供技術基礎,以維護整個元宇宙生態的正常運行。作為元宇宙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塊鏈怎樣賦能元宇宙?
近日,在由HICOOL商學院與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共同發起的“未來科創+”活動上,眾多專家從學術、產業、資本等多元視角出發,研討元宇宙和區塊鏈技術發展,為創業者洞察新機遇提供參考。
區塊鏈起重要支撐作用
中科院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孫毅表示,目前元宇宙的概念界定尚未達成百分之百的共識,業內認可度較高的一種定義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區塊鏈技術在元宇宙發展中有重要支撐性作用。”孫毅表示,“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虛擬的數字世界,都強調身份系統,而身份系統一定需要一個身份的標識。用區塊鏈的技術、分布式的手段來維護與記錄大家的身份標識,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技術路線,將有效避免出現中心化節點壟斷系統資源的情況。”
此外,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保證在元宇宙及Web3.0中用戶制作內容的本質、確權及整個權屬關系的正常流轉、記錄、交易,為促進元宇宙世界中內容創作和推動UGC的發展起技術推動作用。
元宇宙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規則系統的約束,而區塊鏈技術為元宇宙世界中經濟體系規則的建立提供了共享共治的技術基礎。“將大家共同制定的規則轉變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規則,并要求每一個用戶自覺遵守,以維護整個元宇宙生態的正常運行。”孫毅這樣說。
區塊鏈與元宇宙緊密關聯
從去年開始,由區塊鏈衍生而來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元宇宙概念異常火爆。針對區塊鏈、虛擬貨幣、NFT、元宇宙的邏輯關系與核心價值,常名科技CEO姜天認為,NFT是比特幣崛起后,區塊鏈應用的一個成功場景。NFT與元宇宙相輔相成,NFT提供了落地可能性,元宇宙則包羅萬象涵蓋NFT和其他的領域,而區塊鏈作為底層服務,為虛擬貨幣、NFT、元宇宙,提供了可信任支持。
NFT的價值有兩類,第一種是外部賦予的使用價值,比如代表一種會員、一張門票,或者元宇宙的道具可兌換現實中的實物。第二種是代表未來的原生價值,比如NFT富有的創意設計,包括生成的藝術、蘊含共識的文化作品等。姜天認為,NFT內涵廣泛,未來可能是虛擬世界流通的一大類資產。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中關村天使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晟表示,從投資角度來講,元宇宙就是一種互聯網技術,是綜合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創新所產生的一個新領域。元宇宙延續Web2.0,不是探索生產關系或資產所屬,而是探索生產力及應用場景。Web3.0的性能、流量和用戶體驗目前都不完善,Web3.0未來要實現的是,我們獨立擁有個人身份、數字資產,以及數據的所屬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
阿里云國際大客戶部首席架構師沈繹認為,在一段時間內,Web3.0和Web2.0二者會共生。“Web3.0是toC的,與Web2.0在數據交互共享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系。Web3.0本身的體系和框架決定它的成長性,包括基礎架構的擴展、以太坊整個技術能力和生態體系的建設。但由于自身發展還不夠完善,Web3.0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依賴于Web2.0。”
“區塊鏈作為底層工具,其本身包含的分布式賬本、不可篡改等屬性很重要,但我們站在投資人角度更看重內容上的創新。” 王晟表示。
元宇宙孕育下一代 信息技術獨角獸
“從投資人的角度,目前我們更愿意把元宇宙定義成‘新經濟體系’。既然是新經濟體系,就一定會出現下一代的獨角獸。目前,元宇宙基礎設施的構建仍在初期階段,內容創作的時間點還沒有到來。未來元宇宙需要更多邊緣技術,3D圖形學、仿真、分布式等。” 王晟說,“例如算力方面,在過去30年,顯卡的算力提升了100萬倍,未來進入元宇宙世界,算力又需要提升多少倍?我們認為至少得再提升100萬倍,這需要時間。”
“元宇宙將是一個時代,包括以5G為代表的低延遲的衛星通信技術,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AI,其他新的技術等,都會與元宇宙結合產生新的發展態勢。”紙貴科技執行總裁陳昌認為。
應用場景方面,陳昌認為首先落地的是對溝通質量要求更高的領域,比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其次是對交易成本、交易時效性要求比較高的領域,比如跨境貿易等;此外還有元宇宙藝術,從創作、展示到交易,給藝術作者一種全新的體驗。
“很多老問題,到元宇宙新的場景下,‘新瓶裝舊酒’更香。技術在進步,想象力不止。” 陳昌對元宇宙的未來充滿期待。